工業4.0是德國政府《高技術戰略2020》確定的十大未來項目之一,它由德國聯邦教研部與聯邦經濟技術部聯手資助,支持工業領域新一代革命性技術的研發與創新,目前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。
德國學術界和產業界認為,“工業4.0”概念是以智能制造為主的第四次革命性生產方式。通過利用互聯網將制造業向智能化發展。這樣就可以讓傳統生產企業不再被庫存拖后腿。
如果我們的燈具照明可以引用這種制造模式的話,從燈具開始生產,就可以全程跟蹤燈具的質量以及售后,燈具一旦出現任何問題,馬上可以發現并解決問題,更有利于為行車安全做貢獻。
德國制造業是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制造業之一,在全球制造裝備領域擁有領頭羊的地位。主要是因為他們專注于研究和開發創新工業科技產品,同時也沒有松懈對負責工業過程的管理,強大的設備和車間制造工業,奠定了德國在制造工程工業上的領軍地位。
1733年,機械師凱伊發明了飛梭,大大提高了織布速度,棉紗頓時供不應求。
1765年,織工哈格里夫斯發明了“珍妮紡紗機”, 珍妮紡紗機的發明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開端。
1776年,詹姆斯?瓦特制造出第一臺有實用價值的蒸汽機,經過先后三次改良的蒸汽機,將人類帶入了“蒸汽時代”。
1840年前后,英國的大機器生產已基本取代了工場手工業生產,工業革命基本完成。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個工業國家。
1870年以后,各種新技術、新發明被迅速應用于工業生產,大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。電力的廣泛應用、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、新通訊手段的發明和化學工業的建立,這就是第二次工業革命。控制論創始人維納提出的概念是第二次工業革命典型特征為自動化。
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,以原子能技術、航天技術、電子計算機的應用為代表,還包括人工合成材料、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高新技術,成為了第三次科技革命興起的標志。科學和技術密切結合,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。